專利無效的是非:企業如何防止專利被無效?
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專利無效是被企業運用得最多的一個專利法規之一。企業可以通過專利無效請求,掃除掉競爭對手,贏得市場份額;反之,每一個企業也會面臨著競爭對手通過專利無效請求,打破企業的保護壁壘。
先來普及一下什么是專利權無效。
所謂專利權無效,是在專利權授予之后,被發現其具有不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中有關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并經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確認并宣告其無效的情形,被宣告無效的專利權視為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說,即使專利申請之前被授權了,申請人的專利也有可能被無效后導致權利喪失。
由此可見,專利的權利是相當不穩定的,申請人今天可能“有權”,明天又很有可能變為“無權”。
那么,專利變“無權”的情況又有哪些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即導致專利權無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主題不符合專利授予條件。包括:發明、實用新型的主題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或實用性;外觀設計專利的主題不具備新穎性或者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2.專利申請中的不合法情形:說明書沒有充分公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授權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沒有以說明書為依據;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超出規定的范圍;專利權的主題不符合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的定義;同時申請的協商授權原則;授權專利的權利要求書不清楚、不簡明或者缺少解決其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
3.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形,包括: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情形;科學發現等法律規定不授予專利權的情形;
4.重復授權的情形: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即一個發明創造只向一個人(最先申請的人)授予專利權。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出現上述情形不能取得專利權,已經取得專利權的,可以宣告其無效。
由此可見,專利被“無效”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并不是想象的那樣牢不可破。不僅如此,利益相關方還可以對專利反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只要提出新的證據,都有可能在新的無效審查后把專利權人推向“無權”的狀態。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專利無效會帶來一些“是非”:一方面,申請人可以運用這一手段, “無效”掉一些“假專利”或不合格的專利,避免了專利行政部門審查的不合規行為,同時也讓公眾獲得一個挑戰專利權侵占公眾利益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那些真正靠自主創新獲得專利的企業,如果反復應對競爭對手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很可能會疲于奔命,間接影響正常的經營和研發。尤其是后者,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據了解,近幾年來中國的專利無效案件每年基本都有2200件左右,專利無效已經成為企業間競爭的 "利器"。那么,企業該如何防止和應對專利被無效呢?
專利檢索和申請
專利信息檢索單地說,就是有關專利信息的查找。申請專利之前需要檢索專利,以免重復研制,侵犯他人專利權,事先檢索也可判斷該項技術成果是否有可能獲得專利權。尤其是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審查僅進行初步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存在重復授權的情況。
因此,企業在申請專利時,要對該行業領域內相關企業申請的專利進行周密的檢索和比對,排除沖突或重復的可能,避免專利糾紛。
在專利申請過程中,一定要撰寫好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專利的權利要求書直接涉及申請人的利益,十分重要。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整個專利申請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請人向國家請求保護其發明創造及劃定保護范圍的文件,一旦提交后它即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企業應該在專利的權利要求書中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等內容明確規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認真應對無效請求
《專利法》第六十四條:依照專利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應當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書和必要的證據一式兩份。無效宣告請求書應當結合提交的所有證據,具體說明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并指明每項理由所依據的證據。
一般情況下,宣告專利權無效的主要理由大多是圍繞專利的三性(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來的,根據中國專利法規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和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
因此,宣告專利權無效的主要理由往往都是通過對比申請日以前的現有技術和分析權利要求書而提出來的。所以專利權人應該認真閱讀和理解現有技術,分析自己的權利要求與現有技術之間的本質區別,然后來確定對方提出的理由是否成立。如果專利權人發現他人提出的理由不成立,提供的證據不真實,不充分,則專利權人就可以著手準備答辯意見陳述書,請求專利局駁回無效請求。
掌握核心技術
我國專利法明確保護三種專利: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由于實用新型專利具有審批快、授權易、費用低的特點,往往被很多企業選擇。
按照我國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只做初步審查,不進行實質性審查,導致重復授權等問題的出現。
據統計,從1986年到2007年,我國專利無效請求量的50%集中于實用新型專利,其權利穩定性相對于發明專利權比較差。因此,增加發明專利的擁有量、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石,只有進一步提升專利的研發、申請、授權質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才能真正避免專利糾紛。
圖/文來源:百度圖庫/匯桔網
編輯:知產團(ID:ZhiChanTuan)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